混凝土裂縫發生是由于混凝土體積不穩定,機械負荷,外部環境的影響。相比傳統的振搗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通常由于不同的混合料設計,材料性能及施工實踐 以致對裂紋有較高的敏感性。為了更好地理解自我鞏固混凝土開裂行為和施工中裂縫控制的結構元素的設計,對目前的研究和實踐進行了綜述與分析。我們通常認為,在設計和建造的,高質量的自密實混凝土可以成功地用于各種裂縫控制得當結構的。
干縮主要是由混凝土水分蒸發而引起的收縮變形。在超靜定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當混凝土的干縮受到結構內部鋼筋或外部支座的約束時,會在混凝土結構中引起約束拉應力,當約束拉應力一旦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勢必引起現澆板開裂。而且裂縫部位多發生在應力比較集中的地方,且與墻陰角線相垂直。
近年混凝土強度不斷提高,也是引發裂縫的一個不利因素。高強混凝土中水泥含量較大,引起的膠凝干縮和水化熱散失伴隨的冷縮使收縮顯著增大;同時高強混凝土彈性模量增加也引起了約束應力的加大,而混凝土強度增加時,其抗拉強度卻增長較少。另外為了適應泵送、免振等施工要求,混凝土粗骨料的含量和粒徑大幅度降低。骨料減少及粉劑含量的相對增加,更加大了混凝土的收縮,從而導致收縮裂縫普遍發生。
混凝土開裂有多種原因,為了避免開裂的產生,總結了開裂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1、水化熱大,主要出現在大體積混凝土中,由于內外溫差超過25度,內部受熱膨脹力遠大于外部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力,易開裂,防止措施就是配合比采用大摻量礦物摻合料,采用地水化熱水泥。
2、安定性不良,此水泥為廢品,應堅決杜絕在工程上使用。
3、大氣溫度變化大主要就是晝夜溫差過大,常出現在北方的春秋季節,防止措施,就是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二次抹面,立即腹膜養護。
4、堿骨料反應造成的開裂,成因是高堿硅酸鹽水泥與高活性集料反應引起的過量膨脹造成的開裂,防止措施是對集料進行集料堿值試驗,一旦確定后可采用合適的水泥、混合料和外加劑進行抑制。
5、碳化主要的主要防止措施就是控制粉煤灰的摻量和降低水灰比,降低碳化值。
6、早期受凍,是混凝土中游離的液化水消失,變成水晶體,內部體積膨脹,混凝土破壞形成的開裂,防止措施采用防凍劑。
7、養護缺水是水化反應得不到足夠的水來完成,干縮造成開裂,防止措施及時養護,冬季要腹膜養護。
混凝土是當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廣泛的工程材料,因此,加強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尤為重要,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分析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保證施工的安全與質量。